三环集团

新闻中心

集团旗下网站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媒体聚集

媒体聚集

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湖北经济发展韧劲更强

所属类别 : 媒体聚集 发布日期 : 2017-04-26

长江云报道 “要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”,这是中央对湖北的殷切期待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湖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经济发展韧性更强。

    新旧动能接续 湖北经济韧性更强  

       在过去,有这么一句话:“武钢一打喷嚏,武汉就感冒”,说的就是武汉重工业比重过高导致的韧劲不足。

       2016年,国际钢价依旧走低。就在这一年,按照党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部署,武钢压减761万吨过剩产能。但也就在这一年,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%,同比加快2.7个百分点。这样的平稳,是因为武汉的支柱产业已经悄然易主。以光电子、信息技术、生命健康、智能制造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产值,占到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%,重塑武汉工业脊梁。放眼全省,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增长,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,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。

    提升传统产业韧性  让旧动能跟上步伐  

        新旧动能转换,就是要增强传统产业的韧劲。

        两天前,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公司迎来了浙江吉利汽车的客商,他们想订购10万套EPS电动汽车方向机。这种方向机能够根据汽车方向盘转矩、转角、车速以及路面状况,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转向助力,国际领先。

       在低迷的汽车市场里,三环的韧劲,来自八年前的一个重要决定。2009年,国内汽车行业材料、人工成本上涨,市场疲软,企业盈利空间大幅下降。三环把技术改造作为突破口,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60%—70%用于技改,将外购零配件全部转向自主生产。这不仅为了降低成本,更为了掌握产品研发的主动权。从那时开始,三环的产品更新周期比同行更短,出门找市场,也很快变为市场找上门。


       这五年,湖北技改投资平均增速超过20%,在投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,为传统产业的骨骼增添韧劲。湖北的农业,一样需要补充韧劲。补抗灾害能力弱的短板,湖北大力推进农田水利、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;补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短板,湖北大力推动农业深加工,发展合作社、循环农业、旅游观光农业、体验农业……发力供给端,赤壁市的楠竹,从卖竹子到卖地板;潜江小龙虾从养殖、加工、餐饮,延伸到了培训教育。

       这五年,湖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,由2012年的1.9:1,提升到2.5:1,成为去年持续强降雨湖北“灾情98+”“损失98-”的实现基础。

    补生产性服务业短板 产业协调迈向高端

       新兴产业,也需要韧劲。这要通过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。生产性服务业,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和催化素,可以推动企业敏捷化、个性化发展。但在过去,研发、节能、物流、运维这些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务,还都只是企业里的一个个小部门。因为局限,能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。  

       这五年,产业集群的呼唤、营改增的促进,湖北从省外招商聚集了一批、从省内企业剥离了一批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。就在前两天,武汉岱家山落成湖北首个知识产权特色小镇,形成了包括知识产权业务审查、代理服务、预警分析、法律援助等在内的完整服务链条。不少企业第一次知道,知识产权不仅仅是标志、是维权,还能是对竞争对手的设障和对未来的开拓。

       金融服务业,帮助企业融资;软件和信息服务业,推动企业两化融合;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业,提升企业创新能力;商业服务业服务业,降低企业经营成本;节能环保服务业,助力企业绿色升级;检验检测认证服务,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。这五年,六大生产型服务业引领湖北服务业占比,从36.9%上升到47.1%,超过工业,从“配角”蜕变成“大梁”,增强工业韧劲。

       有韧劲,才健康。到今年一季度,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.0%,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.4个百分点;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同比回落5.4个百分点;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.0%。湖北的产业结构,不断优化;湖北的经济,质量更优、后劲更足。

      (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 李昕 裴思旎)

 

       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hbtv.com.cn/p/642915.html



返回